雙孢菇透氣大塑料袋麥粒菌種的制作過程
美國syivan公司雙孢菇包衣麥粒菌種因其優良的品質一直是工廠化栽培的首選,國內關于此類菌種的相關研發很少,在我的了解范圍內只知道王澤生戴建清等老師曾做過這方面的嘗試。下面將這種菌種的制作方法簡單介紹一下,供同仁參考。
一、材料與方法
1、優質麥子、Caco3(碳酸鈣)、Caso4(石膏)、Ca(OH)2(石灰)、抗菌素、苯併咪唑44號、農用硫酸鏈霉素。
2、無菌透氣大塑料袋(40×60cm),由美國unicom公司提供。
3、菌種生產設備:旋轉蒸煮鍋,蒸汽鍋爐,大型臥式高壓鍋,萬級冷卻室,千級接種室,百級層流罩。
4、工藝流程:原料篩選;麥粒蒸煮調質;裝袋裝車;高壓(1.5kg∕cm2)滅菌2.5小時;萬級冷卻室冷卻;千級接種室百級層流罩接種(接種量1:15);空調培養室控溫培養。
二、關鍵技術—調質
“調質”是syivan菌種的關鍵技術環節,也有別于傳統的瓶裝麥粒菌種。調質指通過加水、加熱、加料等各種手段對基質的理化性質進行調控,使其適合雙孢菇菌絲的萌發生長,而對其他微生物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雙孢菇菌絲在基質中萌發生長常常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面臨其它微生物的競爭,調質良好的基質能使其在這種競爭中具有先天優勢,從而保證競爭的成功率和產品的成品率。調質過程中的技術要點:主料(小麥)品種管理、麥粒基質含水量控制、麥粒基質表面理化性狀調控和抗菌素添加。
1、主料選一級小麥:顆粒飽滿,有小麥香味,新鮮無蟲蛀,無霉變。每千粒小麥可見蟲蛀破粒小于2,可見酶變粒小于1。蟲蛀酶變小麥中的霉菌毒素對蘑菇菌絲萌發生產的負面影響巨大;
2、蒸煮后小麥的含水量控制在42%-45%;小麥在蒸煮過程中會吸收來自高壓蒸汽和高壓管路冷凝水,吸收量與氣溫有關;syivan建有氣溫和冷凝水變化對應數值表,可通過查詢計算得出需要補充的水量。
3‘麥粒包衣:均勻添加0.3﹪石灰、2﹪石膏、4﹪輕質碳酸鈣,與小麥共煮能使麥粒表面附著一層厚度適合的弱堿性包衣,其黏度、酸堿度等理化性質適合蘑菇菌絲生長,并對雜菌具有較強的拮抗力;
4、抑菌處理:均勻添加200ppm苯併咪唑44號,農用硫酸鏈霉素250ppm(干重濃度)能防治多種霉菌及細菌污染,且對蘑菇菌絲影響微弱。

5、小麥調質蒸煮流程如下:A在蒸煮前根據生產要求制定蒸煮計劃,確定蒸煮袋數主輔料數量;B根據氣溫查詢小麥蒸煮吸水量;C計算補充加水量;D蒸煮操作想旋轉蒸煮鍋進主輔料,鎖鍋攪拌,開鍋加水,鎖鍋,排冷氣,升壓蒸煮,保壓悶煮,開鍋出料,攤涼裝袋,調質后的麥粒顆粒飽滿,表面附著一層若堿性包衣。
三、滅菌接種與培養
經過調質的麥粒裝袋,規格40×60cm裝9-10公斤菌種/袋。菌袋帶有專用透氣貼膜;裝袋后高壓滅菌,冷卻接種,恒溫培養,培養期間要翻袋松粒一次使其快速走滿菌絲。(注:美國syivan公司因其配套設施完善,沒有我國裝袋后再滅菌接種的過程,而是調質滅菌冷卻接種在生產線里一次完成。)雙胞菇透氣大塑料袋栽培種以其培養周期短、菌齡一致、菌種純度高、使用方便等優點將逐步取代傳統的瓶裝栽培種,但其生產工藝對技術與管理要求較高,小麥基質的調質是該工藝的基礎與關鍵環節,工藝操作不到位極易造成大面積污染。國內目前只處在消化吸收階段,大面積用于生產還需時日。今天刊出此文只為業界同仁對syivan大袋菌種多一份了解,相信今后通過各方的努力,我國也能做出類似的雙孢菇菌種。
菌種的麥粒含水量45%是上限了,這和國內的麥粒種略有不同。通過和王戴兩位老師的交流以及生產實踐發現制作麥粒種的關鍵是選料,如果小麥蟲蛀破粒和霉變程度較重,霉菌分泌的霉菌毒素會對雙孢菇菌絲生長產生負面影響。此類小麥經調質高壓滅菌霉菌雖能殺滅但霉菌毒素并未受破壞(高壓滅菌保溫129℃左右,霉菌毒素的分解溫℃是268℃以上),由于霉菌毒素的存在會干擾菌絲的代謝,生長遲緩,如遇其他微生物的競爭就會造成大面積污染。國內麥粒種制作時加入一些發酵料或出菇廢菌料,雖然可使蘑菇菌絲快速定植蔓延并對競爭微生物產生抑制,但菌種內的隱形污染很多,我想這可能是影響國產菌種優質性和穩定性的一個因素吧。

syivan公司雙孢菇種跟國產蘑菇麥粒菌種對比

美國syivan公司透氣大塑料袋雙孢菇麥粒菌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