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節白棒子出菇期間雜菌防治“順口溜”
雜菌防治是香菇生產全程需要準確掌控的重要內容。尤其是白棒子出菇菌棒,在春夏交接季節,白色菌棒沒有完成轉色效果,必須要時常注意菌棒是否產生了霉菌污染,對已經產生霉菌污染現象,要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具體管理方法參考如下:
秋栽香菇第一難,白棒出菇轉色慢,
香菇菌棒不轉色,出菇全程防干燥。
雜菌喜歡溫暖天,高溫高濕易感染,
氣溫高于二十度,注意降溫和通風。
轉色催菇高濕度,防止霉菌占上風,
預防為主先下手,準備催菇先消毒:
克霉靈,三百倍,提前處理再催菇;
轉色濕度高八五,持續高濕易污染,
轉色期間多觀察,發現污染快處理:
先通風,排濕氣,菌棒干燥再處理;
三百倍,克霉靈,重噴兩次就管用,
噴過藥水就通風,繼續轉色或催菇。
雜菌預防是基礎,防治結合有作用。
出菇期間偏干燥,優質香菇最重要,
白天干,夜間濕,干濕交替防污染,
出菇釆菇靈活管,菇品提高棒安全。
從白棒子轉色到第一潮出菇需要1~3個月緩慢管理日程,其中的關鍵問題是要“保持菌棒的內外水分含量不要低于40%”,外界菌棒表面濕度不要低于70%的最低極限,菌棒菌絲就不會死亡,并且切可以在第一潮出菇的后期(就是零星出菇期)10天左右+養菌“復菌期”10天左右+第一次注水催菇6~8天+“菇蕾培育期”3~5天的時間總長度大約30天的“出菇后期到第二次出菇的自由轉色期”,在初春2~3月份,足以完成轉色管理要求。
如果掌握技巧不準確,達不到轉色要求,3~4月份還可以繼續保持“出菇兼容轉色”管理方法,在出菇過程,通過噴淋降溫和加濕過程完成轉色。或者是把第二次出菇以后的棒子,采取覆土出菇是保障“白棒子出菇”,遇到高溫季節出菇困難或者不會轉色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