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栽培常見異常現象的預防
夏秋高溫季節是草菇主要的出菇時段,出菇期間因管理不善,常會出現菌種現蕾、臍狀菇、子實體長白毛、幼菇枯萎等異常現象。現將這些異常問題的原因及預防措施介紹如下:
一、菌種現蕾
這是草菇接種 2~3 天后,裸露料面的菌種上涌現白色菇蕾的現象。
菌種現蕾起因一般為菇棚光線過強,菌種受光刺激,使一部分菌絲扭結,過早形成菇蕾;有時菌種菌齡過長,也容易在菌種上過早產生菇蕾。
預防措施:選用菌齡適宜的菌種;接種后菌種上覆蓋一薄層培養料,不使其外露;棚上覆蓋草簾,使棚內光線偏暗,有利于菌絲萌發和吃料。
二、臍狀菇
草菇在子實體形成進程中,外包膜頂部涌現整齊的圓形缺口,形似肚臍狀。此現象既影響產量,又影響品質。
臍狀菇發生的主要原因為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
預防措施:草菇子實體形成期間,呼吸量增大,需氧量增高,管理上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三、子實體長白毛
在已分化的草菇子實體表面上長出一叢白色濃密的絨毛狀菌絲,影響子實體生長,重者引起子實體萎縮死亡。
原因是通風不良缺氧所致,多見于料面覆蓋的塑料薄膜沒有定期揭開進行通氣。
預防措施:這種現象一經發現,應立即揭去薄膜,加強通風換氣,絨毛菌絲可自行消退,子實體仍然繼續生長。
四、幼菇枯萎
幼菇因條件不適而停止生長枯萎死亡,主要原因有:冷空氣侵襲氣溫驟然降至 20℃以下;營養中斷,如采菇時松動幼菇,引起菌絲斷離,或害蟲啃傷菇體組織,中斷菇體營養來源。
預防措施:注意天氣氣溫變化,保持床溫在 30℃以上;采菇時動作要輕,防止松動附近幼菇;注意預防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