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送經來 菇農笑開懷
——河南省蔬菜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持續為脫貧攻堅賦能
“我的菌絲生長緩慢是什么原因?”“我的香菇出頭茬菇后就不出菇了是什么問題?”“專家老師,我的菇棚出現畸形菇還有黃點點是怎么回事?”
9月19日,一場食用菌栽培實用技術培訓會在內鄉縣七里坪鄉政府會議室舉行。來自該縣食用菌種植戶及合作社負責人近200人參加。培訓會由河南省蔬菜產業(內鄉)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河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內鄉縣人民政府、鄭州市蔬菜研究所主辦。
內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馬永明在致辭中說,近年來,內鄉縣委縣政府把食用菌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給予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七里坪鄉為例,目前,食用菌已發展到1400余萬袋,年產值將近2億元。馬永明表示,食用菌雖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但在香菇栽培中還存在著技術水平落后、管理不太規范、產品質量不優、產出效益較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香菇產業的發展。因此,香菇栽培技術培訓尤為關鍵。此次專家們授課,將會得到很好的效果,將為內鄉縣香菇產業發展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河南省食用菌服務團成員、河南省食用菌體系崗位專家孔維麗圍繞我國香菇產業概況、香菇標準化栽培技術、香菇產品加工及香菇產業發展趨勢作了主題授課。孔維麗說,目前,全國香菇年產量已突破1000萬噸,河南的產量將近300萬噸。河南香菇產量在國內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孔維麗表示,隨著香菇產業的不斷發展,品質差異化也越來越明顯。如何提高香菇標準化栽培技術,推動香菇產業提質增效,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將是廣大菇農及合作社負責人深度思考的問題。河南省食用菌服務團成員、南陽市農科院馬瑜,河南省食用菌服務團成員、高級農藝師姬松山及河南省食用菌服務團成員、南陽師范學院張英君分別就如何提升香菇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和加快食用菌產業集群發展等有關問題給大家進行了交流分享。
“專家好,我栽培食用菌已經很多年了,現在面臨如何升級提質等問題,你們能否到現場給我指導一下。”培訓結束后,內鄉縣景泰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蕾不失時機地問到。楊蕾2013年返鄉創業開始栽培食用菌,并流轉土地面積53畝,成立專業合作社。年栽培袋料香菇20多萬袋,帶動貧困人員20人左右。帶著問題,河南省食用菌產業科技特派團的專家們來到楊蕾的菇棚。現場查看問題所在并就楊蕾遇到的難題一一作答。“真沒想到省城專家這么熱情、平易近人,科技特派團的專家們對我們菇農幫助很大。”此刻,隨著問題的解答,楊蕾惆悵的心情漸漸舒展開來。
“此次食用菌培訓會旨在推廣香菇標準化生產實用技術,提高菇農的香菇栽培技術及水平,實現香菇提質增效、助力脫貧攻堅。河南省食用菌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站長崔杏春研究員告訴記者,河南省蔬菜產業(內鄉)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是2018年經河南省科技廳批準,由鄭州市蔬菜研究所牽頭組建。12名服務團成員分別來自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河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服務團與內鄉縣人民政府簽訂服務協議,對內鄉縣蔬菜產業進行調研,為內鄉縣蔬菜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按照協議內容選定蔬菜、香菇、馬鈴薯等6家企業、合作社進行技術培訓,現場技術指導,引進推廣蔬菜、食用菌、馬鈴薯等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等。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目前,全省在積極推進科技特派員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共組建57個省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組織105個縣科技特派員服務隊,選派5000多名科技特派員,形成了“團、隊、員”一體化、全覆蓋的幫扶新模式。河南省蔬菜、食用菌產業科技特派團成員們僅僅是我省眾多科技特派員隊伍的縮影。他們矢志不渝、任勞任怨,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而默默奉獻著。
本報全媒體記者 徐輝文